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继教风华
守护生命的好汉们——记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
来源:院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5-05-28 阅读量: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救人”,这个朴素的信条将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定期在长江边值守,没有任何报酬,但因为他们的存在,武汉长江溺亡人数下降一半。他们是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一个以生命践行志愿精神的“草根”群体。

    “不能眼看着一个生命消失在面前”

    2014年10月25日晚,天已漆黑。滚滚长江中,3名年轻男子不慎落水,被水葫芦缠住,卷进激流。听到呼救声,64岁的陈忠贵和8名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员立刻赶到现场救人。3名青年全部获救,但陈忠贵却因体力不支,沉到大片水葫芦下,失去踪影。4天后,警方巡逻艇才在15公里外找到陈忠贵的遗体。这是志愿队成立以来牺牲的第一人。但队员们加入志愿队之时,早已明白将面对怎样的风险。2010年5月,在冬泳爱好者俞关荣的倡议下,武汉18支冬泳队共同组建长江救援志愿队。在“报名须知”中,大家商议写下了这样一条:“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志愿参与救援行动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武汉人习惯戏水避暑,所以每年溺亡人数很多。”俞关荣说,近两年来,救援队每年从6月7日高考至9月1日开学,实行轮班定岗值守,2014年武汉市长江溺亡人数比往年下降50%。“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才能救人。要坚持岸上优先、团队优先、器材优先,不要盲目下水。”在救援技巧培训中,俞关荣总这样告诫队员。但每一次救人,总潜藏着风险。救援队100多位队员,都有过救人和“后怕”的时候。2014年8月底,队员龙江一个下午下水3次,救了4人。当他第三次下水时,身体已经很疲惫了,落水的是父子俩,龙江先将男孩儿托出水面,递给岸边的队友,再游到大人身边。没想到,男子挣扎中一下子抱住他的腰,两人同时往下沉。“我呛了几口水,差点昏过去。”龙江说。幸亏队友及时赶到,掰开男子的手,才化险为夷。2013年秋,61岁的蔡崇轩救起一位从长江二桥跳下的轻生女子。当他拉着女子往岸边游的时候,一股回流把二人往回推了好几米,当他力气快用尽时,一条渔船路过救了两人。“回去的路上,我的手一直抖,要是没遇上渔船,我可能就没力气游回岸边。”蔡崇轩说。

    面对危险,队员们从不退缩,他们有一个朴素的信念:“不能眼看着一个生命消失在面前。”志愿队员的义举感动了全城,越来越多的游泳爱好者加入到这支队伍。目前,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员已经发展到1000多名。他们用义举书写至善,用生命诠释大爱。

    “我们是一支草根队伍,但我们有一颗‘高端’的心”

    今年3月,志愿队员赵汉清在北大与学子交流时,他的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学生赵靓也悄悄来到现场,“以前我只知道他有去江边游泳的习惯,救人还是才知道。”活动后,赵靓在微信中这样写道,她对父辈有了全新的了解,“他们都是小人物,但在危急的时刻,却能够挺身而出。”

    和赵汉清一样,救援队的许多队员都没告诉过家人自己加入了这样一支队伍。陈忠贵直到牺牲之后,儿子才知道爸爸是救援队的一员。救援队员年龄从40多岁到70岁不等,许多是下岗工人、退休老人,身边人看他们很平凡,年轻人看他们很“out”。“我们的确是一支草根队伍,但我们有一颗‘高端’的心,专业化、制度化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救援队员周汉明这样回答“民间队伍怎么才能保证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不会游泳的人结成‘人链’入水,一旦倒入水中只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在与大学生交流时,俞关荣反复强调。他还现场展示了被落水者抓住后的解脱技巧:一位男生紧紧扣住他的右手,他左手一推、俯身一闪就挣脱完成。

    救援队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建成一支专业化的救援队伍。2010年7月,武汉水上救援队与武汉生命阳光公益培训组织合并,免费对冬泳队员们展开救援培训。有些队员还获得了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虽然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互相没有“硬约束”,但在长江边定岗值守却定成了“硬规矩”。2014年,长江救援志愿队正式注册。过去,一般的意外险都将救援作为免责条款,意味着根本没有适合救援队员的意外险种。2014年年底,在武昌区政府的协调下,救援队为180多位队员购买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意外险。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大一学生冉靖尧说:“长江救援志愿队员的事迹让我感到,个体力量虽然渺小,一旦汇聚在一起,就能影响甚至拯救一大批人。”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5日 09 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