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继教风华
浅谈诗词对历史的重要性
来源:院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5-11-28 阅读量:

郭美琪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浩淼如烟海。从始皇嬴政到宣统帝溥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历了无数繁荣昌盛与兴衰动荡。多少次烽火连三月的保家卫国之战,多少位爱国之人宁溘死以流亡,到如今化成星星点点的文字历史、一二副画像、三四人缅怀,便成了名垂青史,千古流芳。幕幕波澜壮阔的过往如浮光掠影转瞬即逝,已经少有人提。

    庆幸的是不论如何,一个民族的魂是毁不掉的,魂即根本。炎黄子孙坚韧、永不屈服的精神,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伟人。五千年太长,消散了无数历史真相,但诗词不会被遗忘。诗词是承载情感、继承历史、延续精神最好的武器。

    诗与词起源于《诗经》、《楚辞》,最初表达了战争、爱情、风俗、祭祀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几乎从有了语言开始,便有了诗词。后兴盛于唐宋时期,出现了各种诗体、词牌。历史上好诗好词不胜枚举。最大的特点是,这是中国独有的、用任何其他语言也无法翻译出其中的奥妙。

    从过去的诗词到如今的诗歌,每个历史时期所抒发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例如出生于盛唐时期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所做的诗大多慷慨激昂、豪放飘逸;生活在晚唐的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穷困潦倒,壮志难酬,所做的诗自然就沉郁顿挫;战乱时期,最愤懑的诗人当属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流芳百世;最委婉含蓄的诗人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让人念念不忘。

    古代诗人的精神境界让人心生向往,也让人有了对历史一探究竟的欲望。从诗词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领悟其志趣,感受其人生。不要让历史在时间的洪流中消散于无形,精华的文化也无人传承。

诗词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符号,代表中国人的精神。作为四大古国之首,中国的语言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早就超越了别的语种,其内涵包罗万象,诗词便是中国语言中的巅峰。正如孔子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武汉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程管理1301班)  

上一篇:随笔

下一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