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继教风华
爱、存于细微
来源:院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5-05-28 阅读量:

《你饿不饿,我做饭给你吃》观后感    

    《你饿不饿,我做饭给你吃》,看到这个书名,我不禁莞尔,很像TVB的经典台词——“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刚开始拿到这书时,瞬间我就被萌翻了,从书名到封面设计都是可爱诱人的,洋溢着温暖的治愈系色彩,而封面又是几米绘本般的温暖治愈,究竟是本怎样的书了?

    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了。有点触动。一个90后写手,写的看似是小情小爱,却不乏对人性的洞察和见解。很喜欢作者胡舒欣以食物来描写爱情的写法,比如:充满屌丝气质的男主角选择在食堂向“我”告白;好友友“王爷”追女神多年失败后,婉拒了女神要求吃个散伙饭的请求;“我”大费周章为男友精心烹制正宗的扬州炒饭。
    原本以为这是本美食散文,翻开细读才知道是本暖心故事集。作者以自己和学弟的爱情故事为主,又讲述了一连串动人的故事。 真的不遗憾,小长假有了这本书。手捧着书,思绪回到以前。我把它称之为回忆。

    微博上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不再浪费食物,也不再忽视爱。细想之下,觉得自己实在晚熟,迄今为止,似乎没有珍惜过食物,也没有对爱重视过。

    生命中第一个给我做饭的人是外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我做早饭,一边催促我们吃完,一边帮我们把午饭装进饭盒。外婆对应的关键菜式是土豆丝,她土豆丝切得极好,粗细均匀,刀法明快,我站一边看着,觉得叹为观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中午吃的,都是土豆丝,直到现在也没有因为腻烦而把土豆丝列入黑名单,大概跟外婆的厨艺有关。总之在那个时候,觉得天底下的土豆丝,就我外婆做的最好吃。

    最爱我们的人,做饭最好吃。外婆非常重视早饭,每到周末,都想好好睡个懒觉,但都不能得逞。不到七点,外婆就会在门外喊:“起床吃饭了啊。”不起来他就站在门外喊一个小时。当时尚且年幼,毫无健康观念,老人还那么“爱吃饭”,我完全不能理解。 

    小时候心目中的“厨神”是小姨,不知道为什么,小姨做的饭味道总是很特别,米饭盛在碗里的形状似乎都要讲究些。小姨腌的香肠尤其香,小姨做的泡菜尤其鲜脆可口。奶奶会做腐乳,会酿糯米酒,会发豆芽,会做豆豉... ...超市里也能买到香肠、泡菜、腐乳、糯米酒、豆芽、豆豉,但是味道嘛,实在不能跟小姨做的比。

    下一个给我做饭的人是男朋友。跟作者胡舒欣口中的“学弟”一样,他在桌上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帮我夹菜,开饮料瓶盖,在桌子下面抓着我的手,帮我挡掉朋友起哄要我喝的酒。在看《你饿不饿,我做饭给你吃》的时候,里面关于学弟那几篇文章,我非常有共鸣。大概天底下,爱与爱的表现形式都一样。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我”同样是通过食物认识了男人。大学时的两任男友,无一不是栽在了这一项上。第一任男友“从最开始他跟我抢东西吃的时候我就应该明白,我跟这个人是走不到最后的。”第二任男友在“吃烧烤那次,看到他一言不发只顾自己海吃猛塞的样子,我就应该知道,自己跟这个人也是走不到最后的。”而后来认识学弟并与之相恋,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形。不管是外出吃饭还是两人逛街,学弟总是让“我”吃第一口。在“我”这个吃货看来,食物是人生存的基本,“从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能够看出很多东西。当一个人愿意与你分享食物时,代表着愿意与你分享他的人生。不用有任何怀疑。”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的厨艺最为一般。她下厨的时间并不多,口味偏重,做的酸菜鱼辣得爸爸吃不下去,摔下筷子念叨了两个小时。嗯,不过我吃得很痛快,辣得很过瘾。妈妈很“懒”,过年时的香肠也是花钱请人做的。给我装满满一箱子,非要我带到武汉来。每次逛超市,站在摆着香肠的橱柜前,我都想回去拿上我家香肠在那些一点都不香肠的香肠们面前耀武扬威一番:“你们算哪门子香肠,回家面壁思过去!” 

    有朋友说,为什么人长大了,吃什么都没味儿了。我猜是因为人长大了,都离开爱自己的人了。殊不知心意才是最美味的调味料啊。

    在这本书里,食物与情感的关系,被用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我却想说:唯美食与爱同在。

    我不敢笃定地说,一个愿意与你分享食物的人,一定能够与你携手到老,毕竟感情是两个人的事,能不能牵手到最后,看缘分,更要看你们如何去经营。但,可以肯定的是,愿意与你分享食物的那个人,一定是真心爱你喜欢你的人。好比说,为什么妈妈做的饭菜最香?因为里面是妈妈的味道。为什么恋人做的饭菜就算没有饭店的可口,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里面是爱情的味道。为什么深夜朋友带回的便当总让人胃口大开?因为里面是友情的味道。我们把爱洒在了食物上,那就是最好的调料,是说“我爱你”的最高表达方式。